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十一届)主赛程及深圳赛道晋级赛评审工作已完成,主赛程产生20个项目、深圳赛道产生10个项目晋级决赛环节。经大赛组委会同意,现就晋级项目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月19日至8月21日。
公示期间,社会各界均可以实名方式向大赛组委会书面反映情况(大赛组委会联系电话:0755-25590786;邮箱:csxmds@szscf.org.cn),组委会将及时予以核实处理。
特别提示:
1.决赛阶段相关规则和要求将通过大赛官网和邮件等形式通知。
2.晋级项目若无法全程参与决赛阶段相关日程安排,将视为自动放弃参与决赛的资格,决赛名额将按主赛程、深圳赛道评审排名由高至低递进补充。
附件:
1. 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主赛程晋级项目名单
2. 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深圳赛道晋级项目名单
附件1:
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主赛程晋级项目名单
(以下顺序按项目首字母排序)
01.阿娜的厨房——食文化助力少数民族妇女融入产业振兴服务计划
机构名称:兰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
该项目瞄准西部民族地区妇女融入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困难,存在“没本钱”、“不会做”、“怕风险”等困境,提出“投资低、风险小、见效快、持续陪伴”和“小惠普惠、共同富裕”的项目理念。依托青年种子社工、社区骨干、专家学者三者形成的合力,扶持少数民族妇女基于传统农业智慧和特色食文化融入产业振兴实现有效增收——通过梳理食文化资源重新发掘被遮蔽的妇女所掌握的传统知识与技能优势,扶持妇女分层开发对应的食文化产品和服务,线上线下联动链接市场实现少数民族妇女以食文化为基础的赋能增收。
自启动项目以来,“阿娜的厨房”已在陇南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12个民族村寨连续开展6年工作,2020-2021年实现参与妇女人均年增收1.2万元,家庭收入贡献增加24%。
02.爱乐融聆听计划
机构名称: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
该项目通过康复教育支持、助听设备资助、全纳资源教育、专项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困境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性、系统化的帮扶,帮助听障儿童实现全面发展。
项目为听障儿童资助助听设备、康复训练费用,直接减轻了听障儿童的家庭经济负担,累计资助听障儿童超过2700人次;支持康复机构援建全纳资源教室455间,丰富孩子们的康复内容和形式;为康复教师和听障儿童家长提供系统培训,已累计开展39场次;广泛开展公众倡导,项目间接受益人群超过80000人次,并得到了众多公益平台的大力支持,已获得超过2000万人次爱心捐赠。
项目将继续秉承为听障儿童提供全方位资助的原则,保障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能尽早回归到普通学校,建立“我们和健听儿童都一样”的信念。
03.爱心托付
——身心障碍者家庭协助与监护
机构名称:厦门市湖里区小蜗牛身心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
身心障碍者父母普遍面临“老了、病了、发生意外了,谁来照顾自己,孩子托付给谁”的焦虑,有的家长由此发出“我只想比孩子多活一天”的感叹。为主动应对和破解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厦门小蜗牛于2019年9月启动了爱心托付项目,以打造可复制的项目模式,最终形成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民政及两委会兜底的完善而有效的全方位的身心障碍者家庭协助与监护体系,使身心障碍者家庭不再有后顾之忧。
目前已组建由志愿者(含专家志愿者及个案经理志愿者)、家长、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的运营团队,完成了爱心托付协议3.0版本,已签订五个家庭的托付协议书或意向书,并设立了爱心托付慈善信托计划。
04.笨爸爸工房
机构名称:洛阳市笨爸爸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笨爸爸工房创始人张旭健曾是一位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有一年女儿生日,他给女儿邮寄了生日礼物,女儿在电话里的一句话却让他瞬间哽咽了——“爸爸,你什么时候来我们家?”“我们家?原来在女儿心里,爸爸是个外人。”张旭健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家庭是脱节的。经过慎重考虑,张旭健夫妇于2015年举家搬迁到古都洛阳,并联合发起了“笨爸爸工房之社区教育陪护计划”,后来品牌升级为“笨爸爸工房”。
项目致力于向各类组织机构提供基于性别平等理念的“笨爸爸课堂”、父爱木工课等父爱教育产品,采用课程授权和项目共建的方式为合作伙伴赋能,以帮助爸爸和孩子获得高质量双向陪伴。目前已在全国建设40个项目点,荣获数十项荣誉。
05.宠安家领养平台
机构名称: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
宠安家线上领养平台是一个提供流浪动物领养、送养信息发布、领养后打卡回访等服务的纯公益流浪动物领养平台。
项目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小程序+H5)帮助全国范围的流浪动物回归家庭,传递“领养代替购买”的公益理念,减少流浪动物数量。宠安家平台自上线运营以来,凭借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就近推荐、优秀的用户体验、救助圈的高度认可、以及项目团队的推广工作,宠安家平台迅速发展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纯公益领养平台。平台上线3年多时间,累计点击用户超过100万次,累计成功领养4万例以上。
06.雏菊行动
机构名称: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该项目聚焦关爱儿童口腔健康,自2019年实施以来,在西部山区为孩子提供免费的口腔健康教育、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口腔健康服务。三年时间,招募近400名口腔专业志愿者奔赴云南、青海、四川等地,为2.5万名山区和乡村儿童提供了口腔健康服务,得到了服务地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有效提升了当地儿童的口腔健康水平。
07.憨兜成才
——大龄心智障碍者职业培养及就业养成
机构名称:淄博市淄川区憨兜家园残疾人帮扶中心
项目以山东省内18岁及以上的心智障碍人士为主要服务对象,采用“1+3+10+4”的服务新模式,即1条闭环式培养流程,3种大龄心智障碍者创业扶持办法、10大就业路径并配套标准化教材,形成四社联动运作模式。
项目依照服务对象的能力与需求差异,形成“入园评估-康复训练-能力拓展-家庭帮扶-职业定制-职业养成”的六阶段个性化闭环式培养路径,构建“职业基本素养+职业能力”一贯式培养方案,形成大龄心智障碍者一人一案的培养方案,培养一人一品的职业技能,实现大龄心智障碍者因人定岗、快乐就业。
现有憨兜洗车、憨兜花馍、憨兜超市、憨兜文创、憨兜咖啡屋等10大就业路径教学场地并配套精准化的教学方法。项目累计直接帮助40名大龄心智障碍者及44名家长实现就业创业,帮助42个家庭走出返贫风险,间接带动89名大龄心智障碍者及127名家长实现就业。
08.韩红爱心·乡镇急救室
机构名称: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该项目建立在“能力驱动模型”上,致力推动乡村急救能力创新驱动发展。因乡镇卫生院距离基层群众近且具备基础急救能力,以乡镇卫生院为过程对象,通过为其补充紧缺且适用于基层的急救设备,联合国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全国多省份建立培训基地,为其基层医护人员提供专业急诊培训机会,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急救服务能力,为当地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质可及的急救医疗服务。
该项目实施以来,已覆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西藏8省/自治区的 231 所乡镇卫生院,直接援助急救室设备5000余件,为将近50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开展系统性急诊培训,急诊受益群众达到100万人次。
09.护曦行动早产儿医疗支持计划
机构名称: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
该项目由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联合广东省医学会共同发起,以生命救助为切入点,提高粤东西北基层医院诊疗能力为延展,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项目与广东省内21个地市31家医疗机构合作,搭建全省医疗救助网络,构建专业高效的申请审批机制,救助广东省内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且无后遗症低体重贫困早产儿。
截止2022年6月,累计收到救助申请609例,成功救助566例早产儿。2019年起连续3年举办基层新生儿科骨干医生培训班,以理论+临床观摩操作的形式进行专项培训,助力粤东西北地区危重新生儿提供高水准的医疗服务,促进区域间新生儿科医疗服务同质化发展。
10.集善乐业融合就业
机构名称:集善乐业(北京)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该项目以“残健融合”为理念,以为残疾人脱贫解困为重点,通过联合各地残联、基金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利益相关方,以集善乐业基地为落点,通过“共建+共管”的运营形式,“集中+居家”的工作模式,“互联网+”的就业项目,搭建起残疾人与企业间有效对接的通道。2022年,项目进行升级,推出“乐业云工”残疾人人力资源服务与灵工众包平台和针对社区赋能打造的“乐业小站”,进一步加大集善乐业项目覆盖范围及服务内容,推动融合就业模式逐渐深入推广。
目前已在全国6省建设7个基地,成功孵化多个地方民非机构成为专业管理团队,其中,张掖、萍乡、桂林三个基地被中残联认定为全国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张掖基地更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荣誉称号,累计培训残疾人3000余人次, 累计创造残疾人就业岗位900余个,累计创造残疾人收入878万余元。
11.联劝“清洁小手”
机构名称: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
良好的手部卫生和预防儿童生病、降低儿童死亡率有直接关系。联劝公益在农村进行项目走访时发现,很多农村幼儿园学校都没有洗手池,消毒设备等硬件设施;儿童、老师和家长的卫生意识也相对薄弱,于是, 联劝发起了“清洁小手”项目,通过环境、服务、教育、制度四个方面的干预,改善学校卫生设施、教育水平,改善儿童的卫生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020年在疫情期间,“清洁小手”项目进行了升级,将防疫知识加入到项目设计的同时,让适宜使用的洗手设施和正确的健康卫生观念进入更多乡村幼儿园。
截止到2021年,项目覆盖重庆、广西、云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共11省市;全国合作31家公益机构,204所农村学校,超4.2万余名师生受益。
12.领头雁计划
机构名称:中国慈善联合会
如何建立有内生动力和活力的长效机制是乡村振兴工作持续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乡村发展的骨干力量开展免费公益培训,项目形成了以“线上学习+线下孵化+社群运营+市场对接”的闭环培养模式。
截至2022年5月,项目累计研发公益课程数300多个,服务超过10万新农人,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课程累计观看次数达 400万+次,累计播放时长 200万多小时,辐射18项农业全产业链条,直间接受益户数达1000万+户,直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10亿元。
13.流动书箱
机构名称:广州市海珠区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
满天星公益长期专注在乡村儿童阅读推广,在项目实践中发现,阅读课程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受限于阅读材料的欠缺,整本书阅读及主题阅读的课程难以开展。同时,一个镇中心小学下辖有8-15个村小,村小/教学点无人力精力建设与运营学校图书馆。针对这样的问题,项目创新性的设计了流动书箱项目,以“共读分享、循环阅读”为宗旨,精选国内外的精美图书放置在书箱中,借助信息化借阅系统以及本地物流,在乡村小学间流动。为加深阅读体验,还配备了阅读课程工具包,期望让儿童享受优质的童书资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截止2021年12月31日,项目已建立16个书库,覆盖学校169所,受益师生逾4.8万人次,累计借出书箱10320箱。
14.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
机构名称: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绿普惠碳中和促进中心
“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是第三方数字化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以《公民绿色行为碳减排量化》团体标准为依托,通过计算引擎将碳减排标准模型化输出,帮助企业量化、记录用户的绿色行为,让每个人、每个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拥有碳账本,是多元化碳普惠机制的创新示范。
截至2022年7月14日,绿普惠云已量化记录减排584万人次,减排次数1.28亿,减排量5.10万吨。未来,绿普惠云计划覆盖全国数百地方政府、10万+企业,5亿以上用户,力争带动5亿人,实现50亿吨的碳减排目标。
15.微孝行动——助乡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
机构名称:巫山县三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双龙镇作为最后脱贫的巫山县深度贫困乡镇,与其他周边乡镇对比,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发展,都相对滞后,难以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导致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功能弱化,大多表现为对生活没有信心,健康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多,生活质量差;精神文化生活不足,社会参与少等问题, 该项目以社工专业方法,从社区教育、志愿者培育、适老化改造、社区活动参与等方面,满足双龙镇 5 个村的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的健康保健及环境安全需求,增强老人们的社区参与,满足乡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晚年幸福生活品质。
16.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
机构名称: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
文化是一个地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壤与根基。美育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之一,对乡村文化振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城市相比,乡村美育面临着硬件匮乏与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问题。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自启动以来,已在广东省内的云浮、惠来、清远、怀集、信宜、紫金、高明、三水、澄海、海丰、陆丰、饶平等十余个县进行项目运营。基于调研,本项目将联合当地教育局,对乡村美术老师进行培训,内容涵盖:美术教育通识理论、美术专业技能、民间美术课程开发、儿童艺术心理等模块,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已累计培训973名乡村美术教师。
17.影像助力哈尼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与乡土文化创新研学
机构名称: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
该项目以影像为主要手段,培养当地人用影像方式记录传承自己的文化,并通过建立乡土影像传习馆将非遗文化转变为乡村文化特色旅游的资产,现已开发了一套文化赋能的工作方法与模式,该模式支持乡村返乡青年成为文化特色旅游的带头人,是社区探索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融合的“非遗文化变成村庄公共资产”文化深度游模式。目前已记录并系统梳理村寨的歌舞文化、推动村寨形成规律性的非遗传承活动及建立传习馆、引入研学机构并开发了影像研学课程、开发具有村寨特色的周边及农产品,为村寨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项目以现有模式为基础,继续开展社区调查、工作坊参访、小额资助赋能活动,尽可能推动切龙中寨的乡村文化经济振兴。
18.云南乡村医生德技双馨培训
机构名称:善小公益基金会
本项目针对乡村医疗水平普遍偏低,健康意识薄弱,村医队伍人才流失率高等问题,对村医开展德技双馨培训,一方面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针对当地常见病提升村医相关医疗技术,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小病不拖成大病”,另一方面提升村医的职业荣誉感与价值感,增强职业信心。
截止2022年6月累计开展培训28期,培训2136人次,覆盖云南52个县、市,间接受益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截止2021年5年内所培训的村医留岗率超过99.45%。
19.中等职业教育助学
机构名称:上海思麦公益基金会
该项目与上海优秀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企业合作,资助中西部地区困难家庭的初中毕业生到上海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思麦公益为学生提供生活费用补贴,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为学生特别开设“成长课程”,帮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合作学校为学生提供正规的中职教育,并为他们落实学习费用的减免,包括:办理学费减免手续,免交学费、书簿费、杂费;办理国家助学金申请手续。
截止2021年底,项目在3个省份、5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招生,累计资助了820名学生来上海接受职业教育。
20.筑梦计划
机构名称: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
弘慧基金会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发现,湖南西部贫困山区教育面临着部分儿童因为家庭贫困无法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问题。其中,困境儿童比重大、有社会扶助需求的缺口,虽然短期助学能缓解学生经济压力,但在其长期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融入的多方面支持。基于此,筑梦计划旨在通过打造一个农村学生成长的长期陪伴体系,涵盖初中、高中、大学三个阶段,提供经济扶助和社会融入支持两方面的干预,帮助农村学生完成学业、融入社会,最终回报社会,实现受助者自助并助人的传承。
截止2021年,项目累计长期陪伴5090名乡村孩子成长,资助学生中,超过2100名乡村孩子进入大学就读,超过600名孩子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毕业学生中10%学生回到乡村任教,继续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附件2:
2022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深圳赛道晋级项目名单
(以下顺序按项目首字母排序)
01.大梦想家职场圆梦计划
机构名称: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碍者家庭关爱协会
2021年深圳守望协会联合沃尔玛中国、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和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以支持性就业理想模型为基础,结合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以心智障碍者为中心的支持性就业流程。大梦想家职场圆梦通过社企合作共同探索操作性、可行性都更强的支持性就业模板,推进心智障碍者进入职场、参与社会工作、创造自身价值的可能性。项目希望提升公众对心智障碍青年劳动和创造社会价值能力的了解,促进企事业单位接纳心智障碍者就业。
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周期的完整实施,为62名心智障碍青年进行了职业技能评估,52名心智障碍青年参与为期一周的职前培训,34名心智障碍青年去到沃尔玛卖场进行为期一周的岗位实习。
02.沐浴爱河
机构名称:深圳市罗湖区黄贝岭颐养院
该项目引进日本介护理念,运作日本进口移动浴缸,由专业护士和护理人员配备先进的介护洗浴器材上门为有需人士提供护理洗浴服务。通过项目的开展,提升了社区失能半失能人群、高龄人群、长期卧床人群、临终人群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解决了社区传统沐浴模式的安全问题,同时唤起公众对这类人群的帮助。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展,已为罗湖区16位长者提供日式上门助浴服务,项目人员通过电话进行回访和质控,满意度高达100%。其中62.5%的长者期待项目能持续开展。
2022年-2023年,该项目将利用机构资源,重点在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开展服务。逐步落实从黄贝街道到罗湖区,进而面向深圳市的卧床老人,提供上门助浴服务,解决长期卧床老人洗澡难的问题。
03.勿忘我——认知障碍长者加油站
机构名称:深圳市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
该项目通过搭建线上认知障碍症服务资源库+线下家属支援中心+会员制服务预约机制,为认知障碍老人家属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快速获取认知障碍有关专业服务、支持和指导,缓解家属和老人的焦虑,帮助家属和老人一起从容应对认知障碍症不同病程阶段的居家生活和训练。
自实施以来,项目已在200多个社区开展科普宣教活动500余场,帮助5000多名老年人完成认知障碍初筛;并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开展认知障碍病患诊疗工作近2年,服务病患超1000人。同时项目已于2021年开始,与大鹏医疗集团联合设立社区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中心,为认知障碍长者提供居家训练指导服务。
04.心,行,醒,性!
团队名称:深圳大学心行醒性项目组
本项目由大学生团队发起并持续运作,目的是从心出发,用行动去唤醒人们对儿童性健康教育的认知。项目主要通过嘉年华的形式,邀请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集章的方式增加孩子与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游戏主要以儿童保护知识的传播为基础进行设计,从而能够做到以游戏的形式达到性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知识的传播。目前,项目已产出一款针对5-7岁儿童保护为主题的游戏盒子集,并在深圳、东莞、苏州举办3场线下游戏嘉年华,累计受益人数超过600人次,收到参与活动的孩子与家长的正面反馈。
05.心教师工程
机构名称:深圳市远见教育发展基金会
疫情爆发,对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也重新回归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逐渐暴露。孩子出现问题,往往表现在学校,老师便成为最先发现问题的人。
“心教师工程”项目通过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家庭教育赋能,提升老师的育人能力,尤其是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对问题学生进行及时的重视、关注和引导,为其家庭提供专业家庭教育知识的有效指导,通过家校共育与家长一起,共同守护孩子的幸福成长。项目经过多年积极进行模式探索及迭代优化,已具备成熟项目经验,在目前已覆盖全国 28 个省/直辖市,300 多个地区,共培养 665 位深圳的心教师,正在守护 39900 名深圳学生的幸福成长。
06.壹点爱公益饺子店
——患者开设在医院门诊里的融合餐厅
机构名称:深圳市壹点爱餐饮管理文化有限公司
“壹点爱”公益饺子店是国内第一家由患者开设在医院门诊的融合餐厅,30平方米的透明厨房,售卖手工现做的饺子,以脆骨病患者们自身的积极行动和乐观精神,从心灵上影响和治愈每个面对疾病挑战的家庭。融合“职业康复”和“作业治疗”的理念和技术,打造无障碍工作环境,细分工作流程,创造融合就业的创新范例。该项目已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建设第一个示范店并正常运营。
现有14个全职兼职工作人员,每天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就诊患者提供170多份手工现做水饺,以真材实料的优异品质赢得良好口碑,5-7月月均销售额达到10万左右。
07.音爱陪童
——初声视障亲子合唱团
机构名称:深圳市音爱而生音乐体验探索促进中心
该项目主要服务于5-15岁视力障碍儿童及家长,通过组织视障合唱团,为视障儿童提供合唱训练,感受音乐的快乐,并通过融合合唱、社会展演的形式,与社会人士一起大声歌唱,在爱与接纳和包容的环境中,尽情表达与绽放。增强视障儿童的个人自信,看见自己更多的可能。自从2020年9月开始,先后与深圳晚报“小心愿项目”艺术圆梦、新浩爱心基金会等单位合作,开展3期视障合唱团,1期特殊儿童妈妈梦想合唱团,进行近50场线下合唱训练;20场在线课堂;参与深圳大型文艺演出3次。计划将该项目打造成机构品牌项目,成为视障亲子与社会互动的桥梁。
08.圆孤独症孩子一个音乐梦
机构名称:深圳市爱特乐团
该项目通过组建乐团,让孤独症孩子可以系统地接受音乐培训,获得音乐技能和对外展示的能力。通过举办演出活动、公益宣传活动以及直播等形式,展示音乐才能并向社会倡导关爱孤独症人群;通过举办公益音乐培训班,开展孤独症家庭支持活动,疗愈他们的身心。爱特乐团从2013年成立以来参加了百余场演出。
在深圳广电集团音乐频率飞扬971的支持和帮助下,举办9届的“星星音乐会”,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孤独症专场演出。该项目的公益音乐培训班已达数百课次,培训数千人次。抖音平台上粉丝量30万、总获赞量达800万,两次参加央视节目的录制。
09.重塑未来 医路同行
机构名称: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
本项目是由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矫形与肢体重建外科潘奇专家团队、深圳市慈善会发起,是肢体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医疗救治公益行动,主要为残障者提供公益义诊、康复指导、残疾预防、医疗救治、病房送餐、病床上培训就业等服务,让肢体障碍者享有“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生活。
自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义诊76场,为4093名残障者提供公益义诊,精准救治全国各地来深治疗的患者405人,让越来越多的残障者在救助中改变自我、获得新生。
10.“体育回归教育”育人模式
机构名称:深圳市基石教育基金会
自开校以来,深圳湾学校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会学习、有教养,对世界保有好奇心、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优秀少年,构建未来的学校学习生态系统。
学校目前已经成立35支校队,包括足篮排网等12个项目,覆盖全校约1/4学生。全体学生每天至少一节体育融合课,课程由国内外专家按照中国和国际体育课程标准,专门研发,使用全英文教学。深圳湾学校选拔了有国内外体育教育经验的老师团队以全英文授课,教师同时具备足篮排网专业运动项目技能,支撑体育融合课授课和校队训练。体育教师数量达到全体教师的10%。
深圳湾学校运行体育回归教育体系已经3年,通过体育这一途径,使青少年受到激发,建立了自驱力,能更好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