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
  • 小程序

集结上中下游| 广新纳米、中宁硅业、东莞凯金、中航锂电、国家能源集团和超威集团等纷纷参与Carbontech2021碳基储能论坛

分享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5  来源:Carbontech  浏览次数:2615
核心提示: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目前用于规模化储能的电池主要以铅蓄、锂离子和全钒液流电池为主。锂电技术路线多,储能更注重安全性和长期成本。与动力锂电池相比,储能用锂电池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较为宽松,但对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要求较高。从这方面看,正极是磷酸铁锂的电池是现阶
       电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目前用于规模化储能的电池主要以铅蓄、锂离子和全钒液流电池为主。锂电技术路线多,储能更注重安全性和长期成本。与动力锂电池相比,储能用锂电池对能量密度的要求较为宽松,但对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成本要求较高。从这方面看,正极是磷酸铁锂的电池是现阶段各类锂离子电池中较为适合用于储能的技术路线,目前已投建的锂电储能项目中大多也都采用这一技术。

      需求增长源自新能源的消纳,无论电源侧还是用户侧;碳中和背景下储能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消纳、输配、波动等问题显现,储能的刚性需求逐渐显现,多省相继出台新能源储能设施强制配套政策。8月10日,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

      针对以上问题,Carbontech2021碳基储能论坛将于2022年03月28-3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北化、中车、上海交大、上海杉杉、比克电池、江西紫宸、兰溪致德、东莞凯金、中科星城、上海昱瓴、长沙矿冶、中钢集团马鞍山研究院、湖州金灿和天奈科技等国内主要研究团队参与,30+主题演讲,涵盖硅碳负极、硬碳、导电剂、长寿命超级电容器、锂电池、电极制备工艺、浆料分散、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储能、匹配粘结剂、预锂化等丰富议题,洞悉行业热点和未来市场趋势。

嘉宾议题

01
张久俊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理学院及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

已发表500多篇研究论文,SCI引用次数达54000多次,H因子94。2014-2020年连续7年被科睿唯安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入选TOP100材料科学家(中国版)榜 单,2021年入选Mendeley data发布的“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960-2019)” 和“2020 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主编、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副主编和CRC丛书《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主编。

演讲主题: 全球动力锂电池的发展:现状,挑战及前景

02
阮殿波


宁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先后获评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专业从事超级电容器研究近20年,在储能材料、工艺技术、器件工程化、产品产业化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获得了国务院、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与此同时,创造性的将相关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应用到储能式公共交通牵引动力源,实现车辆高安全、长寿命、零排放,成为了环保车辆的"核心动力芯"。截止目前,共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8项,拥有省部级技术成果鉴定10项,撰写专著2本,发表论文30余篇,第一完成人发明专利50余项(含11项国际专利);主持或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军委科技项目1项、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3项、中车重点产业化项目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负责起草交通用储能器件规范行业标准等3项。

演讲主题: 超长寿命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

03
邱介山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邱介山教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600余篇论文发表在Nat. Mater.,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 PNAS, Nature Commun., Nano Energy, ACS Nano,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Joule, Matter, Chem, Nano Today等国际学术刊物上(IF>8论文280余篇,其中, IF>10论文160余篇; 62篇论文被选为国际学术刊物封面)。2019-2020年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工程); 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2019 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能源与可持续类)。

演讲主题: 碳基储能材料的设计构筑方法及挑战

04
马福元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化学储能首席研究员。

2019年,加盟浙能技术研究院,任电化学储能首席研究员,从事新能源储能技术、储能电站的系统集成、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高功率储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容电池等的开发应用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应邀在国际会议作特邀报告两次,任美国化学学会、电化学学会会员、IEEE PES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专委会委员。

演讲主题:电化学储能助力碳中和

05
李楠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工学博士,曾就职于中国船舶集团、中国海油集团,现从事能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与新能源产业研究,重点关注风光产业链与供应链。

演讲主题:中国储能产业政策与发展潜力展望

06
麦立强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十四五”材料领域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2004年在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2006-2007)、哈佛大学(2008-2011)、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7)从事博士后、高级研究学者研究。

演讲主题: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

07
宋怀河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炭及无机功能材料系主任。于199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工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沥青基先进炭材料和储能炭材料。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炭-石墨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关村石墨烯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化学蓄电技术与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其他省部和企业合作项目多项,在JACS、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Carbon、Adv. Energy Mater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70余篇,被SCI他引11000余次,H因子5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2件,申请56项。两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为《新型炭材料》《Nanomaterials》和《炭素》杂志编委会委员,《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炭素技术》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演讲主题: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

08
毛鸥

江苏天奈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发总监,

加拿大McGill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于中科院、日本、美国工作多年。近几年主要从事研发纳米碳管和石墨烯技术和及其产业化,新产品开发及其在新能源,如动力和汽车电池方面的应用,并参与和主导了多项国家、国际及团体标准。

演讲主题:新一代的高导电单双壁碳纳米管的开发和应用

09
李卫力


诺瑞(深圳)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演讲主题:超高纯度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碳纳米管干粉导电剂

10
路崎


卡博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能源材料业务中国区应用开发负责人。

演讲主题: 锂电池导电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11
金亮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博士研究生,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碳气凝胶产品研发经理,作为课题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演讲主题:碳气凝胶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12
杨植

温州大学教授,曾在北京天奈科技有限公司任碳纳米管应用研发组组长,2009年至今任职于温州大学,现任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大学化材学院副院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纳结构碳材料的结构设计、性能调控及在锂硫电池、燃料电池、电催化等领域基础、应用研究。在Adv. Mater.、Nat. Commun.、Angew.Chem. Int. Ed.、ACS Nano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它引7000次,H因子41,10余篇ESI高引或热点论文,通讯作者单篇最高引用1700次,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演讲主题:碳纳米管的结构设计及在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研究

13
郑时有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于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获得学位,曾受美国商务部的资助,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作访问研究,随后进入马里兰大学开展科研工作。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迄今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150篇,申请中国和国际PCT专利30余项,相关成果获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演讲主题:新型碳基复合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14
杨 卷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碳基资源高效利用、能源材料的选控制备及其在能量储存与转换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完成或正在实施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以及企业横向课题等,在本学科领域国际知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如Nat. Mater.、Energy &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其中7篇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发表论文多次被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引用和专题评述。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等。

演讲主题:钠离子电池用碳基负极材料的设计构筑

15
何孝军


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安徽省能源材料绿色制造与生物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已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篇论文入选ESI 1% 高被引论文,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Micro Letters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2021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演讲主题: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构建及其储电性能


16
雷成


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

聚焦于沥青基炭材料的原料处理技术、制造技术和下游应用技术的研究,在Nanoscale、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HEMsusCHE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要从事研究领域:1.基于溶剂相似相溶原理的沥青复杂组份精准分割技术研究;2.基于中间相反应的针状焦、同性焦、电阻焦的生产技术研究;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硬碳、软碳、中间相碳微球、硅碳负极材料)生产技术研究;4.基于石墨微球组装技术的超薄燃料电池石墨双极板制造技术研究。

演讲主题:煤沥青基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17
董春伟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材料工程师,2021年获得吉林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主要负责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工作。

演讲主题:室温钠-硫电池碳基改性隔膜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8
王振波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二岗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化学工程系原主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先进化学电源、氢燃料电池、电催化、纳米电极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他及企业课题40多项。在Nature Catalysis、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上发表SCI论文210多篇,H因子50。近5年发表IF>10的论文56篇。入选ESI十年高被引论文17篇,ESI热点论文4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8项,转化16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

演讲主题:锂离子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19
杨乐之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所长,毕业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现任中国五矿集团,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先进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他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材料研究。

演讲主题: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预锂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20
李运勇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导,广东省电化学储能电池和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和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围绕新型石墨烯和MXene 等二维纳米能源材料的微/纳结构设计、电子结构调控及合成机理进行研究,并将其在高效的超级电容器、锂/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储能和电催化领域开展成体系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Adv.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 Nano Energy, Appl. Catalysis B-Environ.,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近60篇,其中IF>10的高水平论文20余篇,1篇被《Nature》作专题报道,单篇最高引用6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8件,授权16件。

演讲主题:石墨烯和MXene基致密储能材料与器件

21
黄伟国


超威集团研究院研究院副院长,一直从事新型化学电源及电极材料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会议论文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0项。

演讲主题:多层石墨烯在铅-碳动力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2
范拯华

上海杉杉科技资深研发工程师,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和钠电池用碳负极材料开发、负极材料用关键原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及原料与产品构效关系研究。参与多项科技部、省、市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研究。

演讲主题:硬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23
周向阳


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ISE、TMS与ACS会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无机盐学科学术带头人,《化学工程与技术》编委;Nano Energ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冶金与电化学工程。近年来一直围绕冶金理论在储能领域中应用开展研究,突破了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废旧电池高效清洁回收以及高性价比碳/硅碳负极材料研制中的系列关键技术。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与“ENERGY ENVIRON SCI ”等高水平杂志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4项产业化,12项实现专利权转让;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发明二等奖3项。

演讲主题: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的发展趋势

24
刘栋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8年10月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发展新型的纳米碳材料并应用于新能源技术中,包括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离子电池。他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Matter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演讲主题:功能化纳米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在能源转化与存储领域的应用

25
宰建陶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无机功能纳米结构的化学控制合成、组装以及性能

演讲主题:高比容量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

26
张海娇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师从何鸣元院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浦江人才和曙光学者。主要从事碳基低维纳米结构和硅基多孔材料的可控制备在能源存储和催化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目前在Sci. Bull., J. Am. Chem. Soc.,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Nano Today, Energy Storage Mater., Nano Energy等国内外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并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ESI Top 1% 高被引学者榜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人才计划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委和教委及企业委托研发等多项课题。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函评和会评专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高校职称评审专家、《Nano Research》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海外博士论文评审专家等。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和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

演讲主题:碳基和硅基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储能应用

27
徐泉

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导师郭玉国研究员,研究方向围绕纳米硅/氧化亚硅原材料制备和改性、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的开发和规模化制备、基于硅基负极动力电池匹配体系研究展开,在Adv. Mater., J.Am. Chem. Soc., Adv. Energy. Mater., 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完成了硅基负极材料吨级中试产线和千吨级生产线的组建。

演讲主题:高性能硅基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28
宁波广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宁波广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广博集团旗下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员工600余名,2019年实现销售5亿多元。公司采用常压下等离子体物理气相冷凝法制备纳米粉体材料,纳米镍粉、铜粉产品应用于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电极材料,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以及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纳米硅粉可以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话题:纳米硅材料的产业化及大规模制备

硅基负极圆桌讨论

《硅基负极的商业化策略》

1、纳米硅、微米硅、氧化亚硅的优缺点适用终端领域和挑战?

2、企业纷纷布局,市场需求大,如何实现低成本大批量稳定生产?

3、在“双碳”和“限电”政策下,硅基负极发展的困难有哪些?

4、硅碳负极的商业化瓶颈,循环稳定性差,如何解决?

5、针对硅氧碳负极首次效率低的问题,目前预锂化或预镁化(材料端和极片工艺端)取得的进展、困难点及对应的改善方法?是否还有更安全、成本更低、更易加工的方案?

6、硅基负极的应用之路,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在终端产品(如两轮电动车、汽车、3C产品)的市场规模?

7、硅基负极电池体系:比如粘结剂、导电剂、电解液等的匹配选择?

8、目前的快充问题,硅属于半导体,如何有效提升硅基负极的快充性能?

9、高容量硅基负极的应用规划?硅基负极能否成功应用于半固态电池,目前的难点有哪些?


参与嘉宾

01
刘萍


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02
李喆


安普瑞斯(南京)有限公司,材料研发部负责人,主任研究员

2012年于浙江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一直从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工作。特别是对硅负极材料的原料,加工工艺,掺杂,包覆,预锂化,放大生产,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有着深入的研究。

03
周向阳


中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ISE、TMS与ACS会员,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无机盐学科学术带头人。

04
夏进阳


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电芯研究院平台部副部长。多年来一直从事硅基(硅碳与硅氧)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涉及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的应用,材料失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05
徐泉


北京壹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

需求及关注方向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硬碳和活性炭的进展

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硅基负极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导电剂的进展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人造石墨进展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锂电负极,储能,碳纤维,针状焦

长沙矿冶研究院:石墨负极

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硅碳负极、石墨化最新成果

沁新集团(天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墨负极及新型碳材料

兰溪致德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电负极

上海工业大学需求:无硫膨胀石墨,主要是无硫,膨胀倍数200以上,石墨含量99以上,需求量每年1000吨

浙江伏打科技有限公司关注:碳原料及锂电池快充技术

锦州凯美能源有限公司关注:高稳定性超容活性炭,高层间距硬碳,高容量水系正极材料

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关注:高镍、硅氧、电解液

江门市荣炭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硅碳

河南中平瀚博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极材料发展方向及负极材料生产新型设备,年产1-3万吨

上海协尔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电解液氟代溶剂、浸润剂、阻燃剂、成膜助剂等

深圳市金润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石墨快充及硅基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硅负极产线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关注:针状焦,负极,电容炭

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硬碳和快充石墨

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关注:高捏正极、硅氧负极,硅碳负极、高硅粘结剂


参会单位
参会报名
码上报名

# 中国硅碳负极产业地图 #



1、报名参会即送纸质版产业地图(限时300份)
2、纸质版(无水印):优惠价88元(不含邮费)

联系人
王城英:17855813137(微信同号)
章群群:15314597971 (微信同号)
 
关键词: Carbontech
 
[ 会展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集结上中下游| 广新纳米、中宁硅业、东莞凯金、中航锂电、国家能源集团和超威集团等纷纷参与Carbontech2021碳基储能论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汇展", 汇聚精品会展,掌握价值资讯!
 

 
0相关评论

 
  • 行业会展品牌榜
  • 行业会展关注榜
12022第十届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
22025年第27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中国建博会)
32024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
48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 (春季)博览会(CMEF)
5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 (春季)博览会(CMEF)
6中国国际厨房、卫浴设施展览会
7第32届中国国际汽车服务用品及设备展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
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92021第二十八届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
102024第三十届广州酒店用品展览会
  • 品牌展示
    行业优秀会展展播,全方位信息展示平台
  • 会展发布
    实时新闻资讯,会展动态尽在掌握
  • 区域整合
    区域会展信息分类整合,重点城市全幅盖
  • 服务商优选
    收录专业服务商信息,让会展执行更便捷
  • 资质认证
    会员服务认证,严格资质审查流程